战舰世界508炮(意大利456舰炮) -尊龙凯时首页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战舰世界508炮和意大利456舰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战舰世界508炮以及意大利456舰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战舰世界如何快速解锁战列舰

通过钢铁和煤炭即可快速兑换战列舰。

1、英国10级战列舰无比(incomparable)一艘1915年的巨型高速战列巡洋舰设计案,在三座炮塔中装备有六门508mm火炮,本舰将能够用钢铁兑换获得。

2、美国10级驱逐舰福雷斯特·谢尔曼(forrestsherman)这艘驱逐是以它命名的同级舰的首舰,建造于二战之后,本舰将能够用煤炭兑换获得。

二、战舰世界公认的神船,德国h-39至h45超级战列舰计划

这个超级战舰计划指的就是当年纳粹德国的h计划(schlachtschiff h project)战列舰的一个分支(1944型)。而h计划战列舰又是德国海军z计划的其中一部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终止了z计划中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此后,德国海军制定了未来战列舰的设计方案。h42表示1942年设计的h级战列舰,以后又分别改为h43和h44。但可以说,只要战争不以德国的胜利而告终,那么这些战列舰就不能开工建造。

在整个z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登堡级一举击败英国庞大的战列舰队,实现数百年来德军海军的宿愿。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其中的许多项目早在30年代初便开始实行,所谓《凡尔赛和约》根本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设计对于兴登堡级这样头等重要的项目,德国海军建造局却是裹足不前。原因很简单,由于从一战结束后近二十年,德军海军没有设计过新的战列舰,设计队伍都已失散,因此德军建造局一开始连3万吨的水面舰艇都不敢设计。但迫于海军高层的巨大压力,德军海军建造局早在1932年便开始对建造5万吨级的战列舰进行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器、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1935年,兴登堡级开始正式设计,最初计划建造4艘,代号为h、j、k、l,后来希特勒听从了海军水面舰艇将军们的强烈建议,增加了两艘,即m、n。最初这两艘标准排水量定在80000吨,装480毫米主炮,但第二年,希特勒却下令增加到100000吨,装800毫米主炮!这很有些海上鼠式坦克的味道。

设计之初,德国海军对兴登堡级做了如下设计要求。排水量为50000吨,水线长260米,宽36米,满载吃水10.7米,最高航速27节,续航力13000海里/19节 20%战斗备用。防护方面,能在2万~3万米的距离上抗403毫米的炮弹,舰舷可以经受一条250千克装药鱼雷的打击。装双联装403毫米主炮4座,副炮口径150毫米,远程高射炮105毫米,近程高炮37毫米。无舰载机。

然而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却遇到了一些性能指标矛盾。比如,由于主炮是双联装而不是三联装或四联装配置,必然要加大舰的长度,增加弹药舱和机舱的装甲防护。德国人特别强调军舰的稳定性与装甲防护,因为他们知道光拼军舰数量,英国永远占优势。因此兴登堡级的装甲重量约占军舰总重量的42%。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续航力,当时德国没有海外基地,从德国港口到大西洋的漫长路程表明,德国主力舰一定要有比其它国家战列舰更大的续航力,也就是要有较大的燃料携带量。此外,列强新设计的战列舰都有30节的航速,因此兴登堡的航速也要达到30节。

综上所述,即使主炮的数量、口径、装甲防护、航速和续航力都取最低指标,根据1936年4月的精确计算,兴登堡级的排水量(不含燃料和备用给水在内)也要达到54000吨,如算上燃料和备用给水将达到60000吨以上,平均吃水接近11米。于是初始设计被推翻重来。德国海军建造局向当时德军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了有关两舰排水量的建议。经过论证,最后确定兴登堡级前四艘的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满载排水量达69000吨,主炮口径定在420毫米。至于追加的m、n舰,最后一次设计任务书标明:设计排水量达109246吨,最大排水量118104吨!

安装800毫米主炮的兴登堡级包括h42、h43、h44三艘(其实后两艘连设计都没有开始)。被希特勒的要求吓得几乎昏过去的德国海军建造局的战列舰专家们,在海军将领们的帮助下,几次三番向希特勒进言,但根本无法使希特勒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经过一系列评估,最终海军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舰体安装800毫米主炮(也是双联装4座炮塔)是不可行的,必须建造新的舰体(即10万吨的那种)。于是四艘没完工的兴登堡级被拆了个精光。到盟军接收船厂时,除了巨大的、空荡荡的船坞还在外,兴登堡级的半点残渣都没有剩下。

最后附上h39-h44设计数据 h39和h41在《战舰世界》的游戏中都有相应的战舰(本人也是战雷玩家),后面的几艘船都只有数据没有图片了。

h-39(1939型)

设计排水量56444吨,最大排水量62219吨

全长277.8米,宽37米,吃水10米

航程:10000海里/18节

最高航速:32节/时

主炮:8门406mm/l52(4x2);

副炮:12门150mm/l60(6x2);

高炮:12门105mm/l65(6x2)、24门37mm/l83(8x3)、36门20mm/l65(12x3);

船舷装甲:38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50-80mm,装甲甲板120mm-200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460mm,侧装甲板200mm;

副炮装甲:最大80mm

舰桥装甲:最厚处为406mm

h-41(1941型)

设计排水量88000吨,最大排水量98150吨。

全长305米,宽42.8米,吃水11.8米

航程:12000海里/18节

最高航速:32.2节/时

主炮:8门480mm/l52(4x2);

副炮:12门150mm/l60(6x2);

高炮:18门105mm/l65(6x2)、26门37mm/l83(8x3)、39门20mm/l65(12x3);

船舷装甲:46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50mm-80mm,装甲甲板120mm-203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460mm,侧装甲板220mm;

副炮装甲:最大80mm

舰桥装甲:最厚处为460mm。

h-43(1943型)这个还算可以接受

设计排水量109246吨,最大排水量132000吨

全长330.5米,宽48米,吃水12.2米

航程:20000海里/18节

最高航速:32节/时

主炮:8门530mm/l52(4x2)

副炮:16门150mm/l60(8x2)

高炮:16门105mm/l65(8x2)、30门37mm/l83(10x3)、48门20mm/l65(16x3);

船舷装甲:53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80-120mm,装甲甲板120mm-203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625mm,侧装甲板250mm;

副炮装甲:最大120mm

舰桥装甲:最厚处为508mm。

h-44(1944型)这个数据也是算正常

设计排水量115000吨,最大排水量141500吨

全长345米,宽50.5米,吃水12.7米

航程:20000海里/18节

最高航速:32节/时

主炮:8门530mm/l52(4x2)

副炮:12门203mm/l60(6x2);

高炮:16门105mm/l65(8x2)、40门37mm/l83(10x3)、60门20mm/l65(16x3);

船舷装甲:55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80-120mm,装甲甲板120mm-203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530mm,侧装甲板270mm;

副炮装甲:最大180mm

舰桥装甲:最厚处为530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650mm,侧装甲板350mm;

副炮装甲:180mm

h-45(1945型)

设计排水量588000吨,最大排水量822000吨。(?)

全长762.1米,宽127米,干舷15米,吃水27米,满载吃水为32米。

航程:35000海里/20节

最高航速:35海里/时(航程15000海里)

主炮:8门800mm/l71(4x2)(古斯塔夫列车炮要上舰的节奏)

副炮:12门406mm/l52(6x2)(衣阿华主炮当副炮?)和36门150mm/l60(12x2);

高炮:36门105mm/l65、96门37mm/l83、240门20mm/l65;

船舷装甲:200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250mm,装甲甲板406mm;

主炮装甲:前装甲板2000mm,侧装甲板1200mm,附加超硬化装甲防弹板200mm(有日本vh装甲钢的效用)

副炮装甲:625mm(406mm副炮);150mm(150mm副炮)

舰桥装甲:最厚处为1500mm。

舰载机数:估计大小飞机一共180架左右(还有航母的功能?)

三、如果大和战列舰遇上依阿华级战列舰,谁会赢

依阿华号战列舰和大和号战列舰,能够说是二战期间非常有名的战列舰了,依阿华号战列舰是美国建造的最强战列舰,而大和号战列舰能够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在二战的末期,美国为了击沉日军的大和号战列舰,出动了舰载机前来轰炸,不过在这之前,哈尔西上将想要让依阿华战列舰和大和号战列舰单挑,只不过为了稳妥,才采取舰载机轰炸的方式。

假如当时哈尔西上将真的派出依阿华战列舰去单挑大和号战列舰的话,到底谁才是最终的赢家呢?在《战舰世界》中,依阿华级战列舰是9级船,而大和号战列舰是10级船,单挑起来的话,依阿华妥妥的不是大和号的对手,毕竟射程和舰炮能力差距摆在那里,大和号的460mm舰炮能力可不是盖的,就算是你摆出跳弹的角度,但是大和的炮弹照旧可以强迫击穿。

那么放在现实中,到底谁会赢呢?

我们首先要比拟一下这两艘船的各项作战性能参数。先说火炮之间的差距,依阿华号战列舰上配置的是mk7型406mm的舰炮,初速为762米/秒,一颗穿甲弹的重量为1225公斤,最大射程为42公里,18288米处,可以击穿508mm的装甲,在27432米处,可以击穿381mm装甲,射速为2发/分。

再看看大和号战列舰的舰炮,大和号战列舰配备的是3座3联装的94式460mm舰炮,穿甲弹的重量为1450公斤,初速为785米/秒,射速为2分钟3发,最大射程为42050米,在20000米到30000米之间,大和号战列舰的舰炮可以直接贯串依阿华号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因而,单论火炮的话,除了射速之外,大和号战列舰完胜依阿华战列舰。

装甲厚度

接着就比拟一下这两者之间的装甲厚度,依阿华号战列舰的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07毫米,程度装甲总厚度为222mm。而大和号战列舰的舷侧的装甲厚度以至曾经到达了410mm(倾斜角度为20°),装甲应可以接受本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间隔上的打击,中甲板还能抵御从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航空炸弹。因而,在装甲防护上,大和号完胜依阿华。

动力系统

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锅炉在全功率的状况下,航速能够到达33节,航速在一切战列舰中是最高的。而大和号战列舰的锅炉在全功率的状况下,最高航速只能到达27节,和依阿华号战列舰相差还是比拟大的,而且在转舵的时间上,依阿华号战列舰要明显快于大和号,自然,灵敏性也超越了大和号,因而,在动力上,依阿华完胜。

火控系统

最后就是火控系统,当时依阿华战列舰在退役的时分,配备的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在火炮的射击精度上要远远强于大和号,而当时的大和号战列舰上的火控系统照旧还是光学测距仪,丈量的精准度并不是很好,和依阿华号的雷达火控系统相比,相差太远了,因而,在火控系统上,依阿华号完胜大和。

假如这两者真的单挑起来的话,依阿华号战列舰完整能够应用速度优势和火控系统来击败大和号,大和号的舰炮在瞄准和修正的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都曾经能够停止两轮齐射了,而且在海上交兵的时分,依阿华号战列舰基本是不会和大和号近身作战的,在远间隔上,大和号的命中率就更低了,假如是在晚上,依阿华号战列舰完整能够应用雷达的优势来击沉大和号。就像日军的雾岛号战列舰那样,到死都不晓得到底是谁在揍他,美军的华盛顿号战列舰的雷达就立了大功。

四、战舰世界火炮射击攻略

1、游戏中最大倍数瞄准镜的每一小刻度对应1.5单位而左右第一个刻度线到中心三角箭头的距离略大于一个刻度。因为1个单位的间距在1km的距离上对应1m那麽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在我们的瞄准镜上估计出在我们瞄准的水平线上,每个刻度线到三角箭头的实际距离。

2、如果我们可以知道从我们开炮到炮弹飞到准心位置的飞行时间和对方军舰的行进速度的话,我们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到提前量的幅度。但是,我们知道敌舰几乎不可能永远平行于瞄准镜的水平线移动。绝大部分情况下敌舰的行进线路都是和我们的瞄准镜水平线有夹角的。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知道瞄准镜中的敌舰长度相对于他完全以侧面暴露给我们的时候的长度缩小了多少,再把我们计算好的刻度数量也等比的减少多少就好了。至于敌舰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因为误差太容易弥补这_就不在赘述了。

3、总而言之,个人技巧在战斗中会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名出色的舰长,再强大的战舰也是一坨废铁,炮击的效果共同取决于炮的数量,口径,火炮布局以及弹药的正确选择。

五、日本海军战列舰武藏号评价如何

它们未得其时,亦未得其主……

“武藏”号是日本在二战前建造的一艘超级战列舰,也是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809吨,曾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它庞大的舰体就是那9门460毫米大口径舰炮了。在日本人看来,这种火炮具有无与伦比的杀伤力,一发炮弹就能够给万吨级战舰造成致命伤害。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型战列舰能抵御这种火炮的打击。因此,“武藏”号与其姊妹舰“大和”号不仅是旧日本海军顶级战斗力的代表,也是整个日本国的象征。

日本建造超级战列舰的目的就是要打败潜在对手——美国。由于美国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方向部署海军,日本认为只须将海军兵力扩充到美国的70%便可以取得对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优势。不过,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却在日本人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在了美国的60%。如果美国在太平洋上分配更多的主力舰,日本海军很可能会处于下风,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愤怒和不安。因此,在条约还没到期之前,一大批高级将领和海军技术人员就开始讨论建造火力空前强大的超级战列舰。日本人想取得对美作战的胜利,只能寄希望于单舰的性能优势。

造大舰的目标确立了下来,日本就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了。特别是舰炮的口径,一定不能低于460毫米,这方面军方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日本人这种担心并非没有根据,18英寸(457毫米)这种级别的舰炮在世界上早就出现了。英国一战期间服役的“暴怒”号巡洋舰上就装备过这种火炮;美国也在二战前造出了457毫米舰炮,并计划安装在“蒙大拿”级战列舰上;德国更是计划在未来的h型战列舰上安装20英寸(508毫米)的舰炮。不过,在1930年代,英国急于想通过条约限制各国主力舰的指标,自己再装备超大口径的舰炮显然不合适;美国再三考虑之后也决定放弃使用457毫米舰炮;而德国干脆就没能研发出梦想中的508毫米舰炮。单从纸面数据上,日本的460毫米巨炮似乎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另外,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海军还有大量一战前服役的战列舰。这些舰已经垂垂老矣,根本不是美国海军新锐战列舰的对手。例如,“扶桑”级装备的是356毫米舰炮,航速只有23节。而美国已经开工建造的高速战列舰普遍都装备了406毫米舰炮。因此,日本必须要建造新舰了。在服役后的测试中,“武藏”号的表现让日本人感到非常惊讶。它的大口径火炮不光威力十分惊人,而且有较高的打击精度,这让日本海军的自信更加爆棚。在他们看来,美国海军即使在数量上有优势,最终也会被“武藏”的优异性能所碾压。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海战的主宰者已经是航母,战列舰开始走下神坛。不过,这一点在大西洋战场上体现得并不明显,英、德、意等国的战列舰仍在欧洲战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战列舰的使用角度来讲,吨位更大、火力更猛确实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趋势,无论是英国计划建造的“狮”级,还是美国的“蒙大拿”级都是如此。航母的巨大价值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才凸显出来的。如果太平战争没有爆发,航母的作用就不会得到实战的充分检验,那么美国继续建造更大的战列舰几乎是一定的。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在战前都没有完全认清航母的作用,仍迷信战列舰是海上决战的核心力量。“大和”与“武藏”就是这种思路指导下诞生的怪物,也反映出日本急于求胜的心态。

不过,别看“大和”、“武藏”有惊人的性能指标,太平洋战争中,它们参战的次数非常有限,因为日本人舍不得用。跟美国交手之后,日本的表现就跟一个赌徒一样。到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日本决定孤注一掷,派出“大和”跟“武藏”参战,相当于赌徒在穷途末路之时将自己家的房契压上一样。因为这时候如果不出动“大和”跟“武藏”,那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决战中,“武藏”号的巨炮根本就没有打击美军水面战舰的机会。在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只能用三式炮弹去干扰美军的飞机。

“武藏”与“大和”相继战沉严重挫伤了日本海军的信心,日本人妄图跟美军进行周旋的最后希望也随之破灭了。而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同样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不过美日两国的超级战列舰并没有正面交手,所以二者孰强孰弱可能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话题。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大和”级是那个时期最强大的战列舰。至少从纸面数据来看,无论是7万吨的量级、9门460毫米巨炮、410毫米厚的侧舷装甲,还是27节航速,这些都在无声地证明“大和”与“武藏”是战列舰这种武器的巅峰之作。

明天,战舰世界7.0即将更新!武藏号也将正式加入游戏,这艘历史上最后一艘建成的460口径巨炮怪兽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关于战舰世界508炮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wave

网站地图